關鍵詞:污水處理運營 污水處理外包 工業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第三方運行 工業廢水處理 生活污水處理
【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治理】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0年)》,提出為保護湖泊生態環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將對365個水質較好湖泊進行保護。
污水量遠超環境容量
許多人都知道中國的水污染問題嚴重,嚴重到什么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表示,中國污水排放總量遠遠超過環境容量,僅COD(化學需氧量)就超出環境容量四倍多。
孟偉說,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認為,中國水環境的COD承載力為740.9萬噸,“但全國第一次污染源調查發現,COD實際排放量為3028.96萬噸。”
孟偉介紹,遼河流域COD容量為17萬噸,實際排放量為92萬噸;氨氮容量為4.08萬噸,實際排放量為7.5萬噸。
近年來,遼河流域GDP從1.3萬億元增加到3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城鎮化率提高到65%,但產業結構與生產力布局不合理,城鎮化與人口聚集的環境壓力巨大。
此外,《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國控重點湖泊中,水質為污染級的占39.3%。31個大型淡水湖泊中,17個為中度污染或輕度污染,白洋淀、陽澄湖、鄱陽湖、洞庭湖、鏡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質重度污染。
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積縮減,“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和“氣蒸云夢澤”的洞庭湖湖面大幅縮小,“水情即省情”的湖北湖泊面積銳減、濕地萎縮。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副司長陳明說:“全國年用水總量近6200億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億立方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尖銳。”從事環境法研究30多年的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指出:“霧霾被稱作國家的‘心肺之患’,而水安全問題正在構成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
對此,孟偉表示,“十一五”期間,全國工業用水效率顯著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由178立方米下降為90立方米,降低了39%。火電行業水耗由3立方米/兆瓦時下降到2.45立方米/兆瓦時,降低了18.3%。鋼鐵行業噸鋼取水量由7.3立方米下降到4.1立方米,降低了43.8%。“但總在來看,我國十年來單位GDP能耗居高,是日、美、法、意、英、德的2-3倍。”孟偉說道。
保護365個水質較好湖泊
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0年)》,提出為保護湖泊生態環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將對365個水質較好湖泊進行保護。
三部委表示,我國將對水質較好湖泊劃分為5個自然分布區域進行保護,即東北湖區、東部湖區、云貴湖區、蒙新湖區和青藏湖區。
自“九五”以來,國家對污染嚴重的太湖、巢湖、滇池開展了大規模的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三湖”水質惡化的趨勢,但“三湖”治理效果并未達到理想狀態。“隨著湖泊流域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種植養殖業、旅游業、采礦業以及沿湖工業和城鎮化不斷發展,保護‘一湖清水’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鄭丙輝博士說。
專家認為,此舉折射出國家湖泊治理的思路有所調整,即既要治劣、更要保優。此舉有利于扭轉過去污染越重越能得到重視、越能得到國家財政支持的“逆政策效應”,有助于避免重走太湖、滇池等多個湖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規劃明確,將優先選擇水質較好、重要飲用水水源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湖泊。
鄭丙輝分析,從政策側重點看,規劃由過去重點關注富營養化等水質變化,向關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健康轉變,對水體營養程度變化、湖水咸化、生物多樣性變化等生態環境問題予以全面關注;從保護范圍看,由過去重點關注東部湖區等發達地區的湖泊或城市內湖,向全國五大湖區廣覆蓋轉變,對西部等偏遠地區的湖泊也給予應有重視;從保護資金看,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資金主要由地方為主,中央財政資金視情況予以適當補助,以引導各地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機制。
規劃明確,將優先選擇水質較好、重要飲用水水源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湖泊。環保部將參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暫行辦法》對規劃內湖泊水質保護目標進行考核。
兩萬億元如何用到刀刃上
醞釀已久的“水十條”出臺在即。同時,由此帶來的2萬億投資規模更是讓業界欣喜不已。然而,治理水污染的巨額資金“蛋糕”,并不是第一次引發資本市場狂歡。
早在2013年6月26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就曾透露,未來環境保護主要著重在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目前國家已經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制定過程中。據測算,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投資1.7萬億元,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投入2萬億元。
當時該消息一出,早盤污水處理概念股漲幅居首,盤中一度漲超2%,個股近乎全線上漲。
眼下,盡管“水十條”還未正式出臺,但盛宴開席信號一出,被眾目睽睽、虎視眈眈就無可避免。
如何使用好兩萬億元,是當下有關部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1995年后國家就啟動了對“三河三湖”的治理(三河:遼河、海河、淮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但是這些區域目前仍然處于嚴重污染的狀態。
另外,多年來違法排污成本低和“達標排污”是污水管理上存在的尷尬現實。這些也構成了水污染治理困難的部分原因。
“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導致許多企業寧愿偷排受罰,也不去做污水處理。因為進行污水處理的成本要高于罰款。
再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已經有多年時間未修訂,且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不接軌。比如,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地表水含鉛量高于0.10mg/L則為劣V類水,但涉鉛企業排污含鉛標準卻定在1mg/L。
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創始人馬軍介紹,在我們人口密集的中東部地區,要想找到一條像樣的河,別說是可以飲用的,哪怕是可以下水去游泳的,也已經越來越少了。但確實也應該看到,一些江河經過治理之后情況也有所好轉。比如淮河流域,一些曾經嚴重污染的河段情況有所好轉。但總體來講,污染還是呈現了向更大范圍蔓延的局勢。
“‘三河三湖’治理,幾十億元上百億元投進去了,效果并不能說是十分明顯。為什么?因為純粹靠注入好水稀釋,沒有減少排放,沒有控制處理好污染源,只能是治標不治本。全面治理國內水污染,難度可以說相當大,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還有法律法規方面的完善,以及民眾觀念改變等方面的需要。”馬軍說。
他還舉例說,英國泰晤士河污染治理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然而泰晤士河治理持續了100年,才恢復最初可以直接飲用、水產豐富、野禽成群、風景如畫的原貌。“對于水系來說,污染容易治理難,所以我國的水污染治理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兩萬億元可謂一塊龐大的蛋糕,但是在馬軍的眼里,其對于未來我國水污染治理只能起一個“撬動”的作用。“全國范圍內農村污水處理覆蓋率不及10%,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僅廣大農村地區污水處理廠等污水處理基礎設施投資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因此如何把兩萬億元用到治理污水的“刀刃上”,使兩萬億元起到真正的效果,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學者表示,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污水治理領域,在企業和主管部門之間還沒有形成充分的市場習慣,許多項目變成了“關系項目”,而關系項目肯定滋生腐敗,腐敗必然導致項目自身質量下降或難以保證項目最終作用,讓國家的資金變成了“冤枉錢”。
“在未來‘水十條’所有執行的項目中,必須引進充分的市場化的招投標,才能一定程度上更能保證資金得到有效利用。”該專家說。
目前湖北武漢市有多家企業選擇了將污水處理交第三方運行管理的模式,幫助企業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達標運行、經濟運行是格林公司的愿望和目的,武漢格林環保設施運營有限責任公司,也將繼續為您關注工業污水、 生活污水污水處理外包、污水處理運營的行業動態。商業合作電話:400-847-8878 了解更多——privilege-habita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