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污水處理運營 污水處理外包 工業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第三方運行 工業廢水處理 生活污水處理
【格林有態度】
工業廢水指工藝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副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是造成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工業廢水的處理雖然早在19世紀末已經開始,但由于許多工業廢水成分復雜,性質多變,仍有一些技術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工業廢水治理一直是水污染防治鏈條中的薄弱環節。
工業廢水治理政策不斷完善
從2008年開始,我國進入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密集期。有統計顯示,2008-2013年間,包括造紙、化工、紡織、鋼鐵、醫藥、有色等主要排放行業在內的大部分工業行業,共修訂更新或首次發布40多項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排污許可證制度是目前我國對排污單位的排污權利進行約束的一種重要制度,它要求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廢水的企業事業單位,應取得排污許可證。2015年8月,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表示,要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依法核發許可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試點地區的核發工作,2017年年底前完成全國核發工作。
嚴格管理工業廢水是有效控制水污染的重要手段。對工業布局,廢水排放標準,廢水治理設施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排水收費和罰款都應有具體的實施條例,分清責任主體,以有法可循,執行有方。
第三方治理漸行漸進
環境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企業與專業環境服務公司簽訂合同協議,通過付費購買污染減排服務,以實現達標排放的目的,并與環保監管部門共同對治理效果進行監督。第三方治理模式將提高治污效率,同時降低污染治理及環保監管的成本,對推動工業企業廢水治理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在發達國家的環境污染治理中,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比重占到45%左右,而我國的第三方治理比重較低,尚處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有分析認為工業園區有望成為我國第三方污染治理的一個突破口,為工業廢水治理帶來新的契機。第三方治理模式是環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創新,也是發展環保市場的重大舉措,更是當前推進治污模式轉變的重要切入點。同時,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廣、治污運營方式的轉變,必將進一步壯大工業廢水治理市場。
工業廢水治理問題仍然突出
造紙、化工、紡織、鐵鋼等行業是工業廢水排放的最主要來源,也是廢水處理能力最為集中的領域。2007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達到了前期峰值,之后在國家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以及積極推廣節能減排等政策的作用下,工業廢水排放逐步呈現下降趨勢。
另有報告指出,我國在十幾多年前就已開始工業廢水的治理,大部分工業企業也都建設了廢水處理設施,但由于違法成本低,監管不到位等原因,很多企業工業廢水處理設施處于非正常運行狀態,無證排污、偷排和超標排放的情況仍然較多。
由于存在工業廢水運營服務體制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統計局限性等問題,有關專家認為工業廢水實際排放達標率可能要遠低于統計數據,治理問題仍然較為突出。